Tags
社会科学
Created
Jan 27, 2023 08:08 AM
阅读法门
每天阅读,不需要读完一本书,每天几页,积少成多。
在读《论对话》,读到非常苦涩之时,我就停下它,转身去看短篇小说集《滔滔生活》里独立的一章,而后再读《论对话》。
书总能这样一章一节地被读完的。
数字记录
阅读进度:003/N(N为N本要读的书)
书籍:戴维·伯姆《论对话》
豆瓣话题:#commonsense2023阅读计划
时间:Jan 27, 2023 读完
耗时:4小时39分
weread笔记:PDF版 未统计

阅读过程
我会选择读这本书,是因为前些日子在微信群旁观了几场带着情绪化的讨论,众人均“有理有据”表述自己的观点,角度各异场面激烈。
其中,不乏穿插提到群体谈话的共识、原则等。而后,这本书被某位群友引了出来,说值得一读。
我的阅读目的,是想通过阅读、寻求“什么是对话?如何进行好的对话?”这两个问题的相关答案。
跳过了书前面的序、译者序等内容,直接读了第一章的《论沟通》、第二章《论对话》,大致达到了阅读的目的。
第三章有关集体思维的内容,相对好理解,但对我的阅读目的本身暂时无太多帮助。
按顺序读后面几章,有些段落我甚至反复读了几遍,都觉得写得很艰涩难懂且与“对话”这个主题没有太多的关联。无法硬着头皮读下去,所以第6、7章都选择了略读。这也是为什么一本才100页+的书,我读了将近五小时的原因。
主要章节读完了,我才回去读几个序的内容,通过他人对本书的概括总结,对全书补充了多一些印象。
以上,就是这本小书的阅读过程,也是一种取舍。btw,如果只想了解与“对话”相关的内容,建议只读第一二章即可。


(目录)
阅读收获
- 根据目的,对话可以分为四类。
- 第一类是以“聊”为目的。聊乃是闲谈,东拉西扯,海阔天空,没有明确的目的性,也不追求任何的结果,大家只是为说话而说话,或为发泄而说话。聊字的本义是耳鸣。聊的结果,不过徒增耳旁的嗡嗡之声而已。
- 第二类是以“辩”为特征。辩的目的是要证明我对你错,要让我的观点在讨论中取胜或至少占上风,最终实现我赢你输得结果。
- 第三类是以“商”为特点。商的目的是不管我对你错或是你对我错,让我们互相做点妥协,各自做点让步,彼此搞点折中,你接受我的部分观点,我接受你的部分意见,最终达成一个一致的结果,让双方都满意。
- 最后一类是以“谈”为特点。谈的本质在于它关心的是真正的真理所在,绝不对真理做任何的折中。它不在乎谁赢谁输,它也不关心谈话是否一定要达到一个结果。每个人都认真倾听对方,也能诚恳的表达自己的观点,一切都在一种平和友好的氛围中进行。最后一类,才是这本书的要讨论的对话形式。
- 谈的本质在于它关心的是真正的真理所在,绝不对真理做任何的折中和妥协。它不在乎谁输谁赢,它也不关心谈话是否一定要达到一个结果:它追求的是平等、自由、公正地进行交流和沟通。谈话者之间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、观点和观念,能够形成充分的友谊感和信任。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,每个人也都能彻底地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,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、激荡、交融,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。
- 在对话中,对于任何事我们都不要去决定做什么。这一点至关重要。否则我们就不够自由。我们必须让自己空空荡荡,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去做任何事,也不需求去达成任何结论,也不需顾忌应说些什么或不应说些什么。这是一种开放和自由的环境,是一个空灵之境。
- 对话并不仅仅局限于两人之间,它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之中进行。甚至就一个人来说,也可以与自己进行对话。这样来理解对话,就意味着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,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,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见识。
- 有效的对话:基本形式是让人们围成一个圆圈(便于面对面交流);对话中人人平等,没有身份的差别;不要否定对方,暂时搁置自己的思维假定,不对好坏作出判断;对话的群体保持延续性,隔段时间可以继续参与其他话题的对话;关注对话的过程。
- 应当认识到对话的重要性,并把对话坚持下去。
- 对话不是去分析解剖事物、赢得争论、交换意见,它旨在将个人的主观观念搁置一旁,从而对观念本身进行认真的审视。